仓库的湘城腊肉和杨梅酒。
沈知意将这股热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帮扶。星宁集团设立“触门者基金”,每月从触摸大门的创业者中筛选优秀项目给予孵化支持;政府推出“幸运门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湘城中学的学生还发起“门的密码”课题研究,用数学模型分析触摸者的成功概率与湘城产业生态的关联。
随着故事传播,“摸门”逐渐衍生出新的文化现象。创业者们自发形成“门友会”,在触摸大门后互相交流经验;文具店推出“幸运门”造型的笔记本和徽章;就连“老湘味”餐馆都推出“摸门套餐”,声称食用后能获得“商业灵感”。周玉兰的儿子陈昊笑言:“现在我们餐馆的客流量,有一半是冲着‘摸门’来的。”
一个月后,沈知意站在自家露台上俯瞰排队的人群。智能手表弹出数据:通过大门对接的项目已达217个,带动就业超过5000人。她转身对妹妹沈舒说:“或许我们该建一座真正的创业孵化中心,就叫‘幸运之门’。”沈舒立即调出设计软件,虚拟模型中,一座融合量子计算、全息展示和ai咨询的建筑拔地而起。
当夕阳为智能大门镀上金边,最后一位创业者轻轻触摸门板。ai顾问的声音响起:“检测到您的无人机研发项目,星达光伏板园区正需要物流巡检设备,是否为您对接?”年轻人激动得跳起来,对着手机直播:“家人们!我摸到了改变命运的钥匙!”
这个关于“幸运之门”的故事,最终成为湘城最动人的传说。它告诉所有人: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所谓奇迹,是科技搭建的桥梁,是奋斗铺就的道路,更是永不熄灭的希望之光。而那扇承载着无数梦想的大门,依然静静伫立,等待着下一个创业者,触摸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