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院的火光在夜空中撕开一道狰狞的口子,秦明和林当赶到时,第三病区的屋顶正呈齿轮状坍塌。灼热的气浪夹杂着松木香扑面而来,林当突然拽住秦明的胳膊:“燃烧气味不对,掺了工业酒精——有人故意纵火。”
警戒线内,消防员用高压水枪压制着梁柱上的明火。秦明戴上防毒面具,在废墟中发现半具焦尸,蜷缩的姿势保持着抓取的动作。他蹲下身,用镊子拨开碳化的衣物,死者左手无名指根部露出未完全烧毁的齿轮刺青——和周明山父子相同的位置。
“齿痕深度不一致,”林当举着紫外线灯靠近焦尸颈侧,“不是钢丝绳勒痕,是齿轮边缘的锐器伤。”她突然注意到焦尸右手紧攥的物体,小心掰下后发现是半枚融化的金属牌,残留的凹痕显示着“38”的数字。
凌晨五点,解剖室的排风系统全力运转,仍散不去焦尸的刺鼻气味。秦明用手术刀刮下死者牙釉质表面的残留物:“硅基阻燃剂,用于船舶电缆外层,和滨海重工1998年采购的型号一致。”他抬头看向林当,对方正在比对dna报告,脸色凝重。
“死者不是周家人,”林当将报告推过去,“基因比对显示,他和沉箱里的三十七具尸体属于同一批建筑工人——但档案里没有这个人的记录。”她指着焦尸后颈,那里有块未被烧尽的皮肤,朱砂痣下方纹着极小的“0”字。
“第三十八个齿轮,编号是0。”秦明突然想起周明山笔记本里的一段话:“沉箱浇筑前,监理组用安全帽编号刻齿轮片,0号是备用箱。”他调出海底声呐图,在三十七个光点外围,果然有个若隐若现的阴影,形状像未闭合的齿轮。
技术科传来消息,疗养院监控在火灾前被植入齿轮病毒,唯一恢复的画面显示,纵火者穿着印有“滨海重工”字样的雨衣,袖口露出半截朱砂色纹身。林当盯着截图,突然想起在世纪大厦见过类似纹身——属于工程部经理刘建华,那个在张猛案中提供虚假口供的男人。
上午十点,秦明和林当闯入刘建华的办公室,迎接他们的是翻倒的书柜和燃烧的文件柜。林当眼尖地发现垃圾桶里未烧尽的图纸,上面用红笔圈着“0号沉箱”的位置,坐标直指市中心的世纪广场喷泉池。
“混凝土初凝时间是七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