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的咸涩海风裹着焦臭味钻进防毒面具,秦明的靴底碾过集装箱地面的熔渣,手电筒光束掠过焦尸蜷曲的手指——指节处的碳化皮肤下,隐约可见齿轮状的金属轮廓。“三度烧伤却没有生活反应,”林当用镊子夹起死者眼睑的熔渣,“死亡后被高温喷枪灼烧,凶器喷嘴直径7毫米,和沉箱案后期使用的工业焊枪型号一致。”
解剖室的排风系统全力运转,焦尸体内取出的金属齿轮在瓷盘上发出轻响。秦明用放大镜观察齿轮内侧,激光蚀刻的经纬度正是世纪大厦地基的坐标,而齿纹间嵌着极小的骨灰颗粒——与第115章中骨瓷齿轮的成分完全相同。“周明山的‘永动计划’还在运转,”他将齿轮放在紫外线灯下,齿根处显形出“37→38”的血字,“凶手在延续沉箱案的齿轮逻辑,用焦尸的骸骨制作新的共振元件。”
林涛的视频通话突然接入,码头监控截图里,戴防火面罩的身影正推着集装箱走向货轮,面罩边缘露出的后颈皮肤下,流动着与秦明体内相同的纳米机器人荧光。“货轮目的地是公海,”林涛的声音带着紧迫感,“但集装箱货物清单上,写着‘建筑材料:齿轮状混凝土预制件’。”
解剖台上,焦尸的胸腔突然发出“咔嗒”声,肋骨内侧弹出微型芯片。林当读取芯片数据,发现是段加密视频:周明山的克隆体站在海底舱室废墟,手中握着枚燃烧的骨瓷齿轮,背景音是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鸣与心跳声的叠加。“他们在测试新型共振装置,”她指着视频里的货轮,“用焦尸的骸骨当导体,让整个货轮成为移动的沉箱。”
秦明的手机震动,收到条匿名短信:“第38次灼烧,在齿轮的灰烬里。”附带的定位指向滨海市废弃的齿轮厂,那里曾是周明山基因实验的中转站。当两人赶到时,厂房中央的锻造炉正在自动运转,炉渣中埋着三十七具焦骸,每具的后颈都嵌着发光的齿轮,排列成货轮的航线图。
“这些焦骸是沉箱受害者的克隆体,”秦明用磁铁吸附炉渣中的金属碎屑,“周明山在销毁失败品,只保留最完美的第38号——”他突然顿住,发现其中一具焦骸的手腕内侧,刻着与陈立相同的潜水刀编号。
锻造炉的警报声突然响起,传送带开始运转,新的焦骸从淬火池中升起——后颈的齿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