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市档案馆的霉味混着纸张的脆响,秦明的指尖拂过泛黄的城建图纸。三十七张图纸边缘的折痕,竟在紫外线灯下显形为齿轮状纹路,与沉箱案的核心图案如出一辙。林当举着放大镜凑近,图纸角落的批注墨迹里,检测出微量的纳米混凝土成分。
“这些图纸是二十五年前设计海底隧道时的初稿,”林当的声音带着颤音,“每个齿轮折痕对应着城市地下的一处基建枢纽,而周明山的实验室旧址,正好位于齿轮中心。”她调出地图,三十七处红点连成的图案,宛如一只蓄势待发的机械巨轮。
解剖室的无影灯突然闪烁,秦明的掌心印记开始发烫。新送来的尸体蜷缩在担架上,手腕缠着一圈圈金属丝,构成精密的齿轮结构。“死亡时间不超过三小时,”秦明的手术刀划开皮肤,死者心脏表面覆盖着一层荧光薄膜,“这不是普通生物组织,是纳米机器人组成的共振传导层。”
病理报告显示,死者的基因序列中插入了一段未知编码,与林当后颈的量子接口存在同源性。林当的瞳孔骤缩,她后颈的月牙形疤痕泛起蓝光:“周明山在利用我们的基因构建共振网络,这些死者……是活的信号放大器。”
林涛的视频通话突然切入,画面里是监控录像的截取片段:穿长风衣的身影在雨夜穿梭于城市基建之间,腰间的陈立潜水刀在路灯下反射冷光。当镜头扫过侧脸,那人的面容在秦明和周明山之间交替闪现——正是基因融合度100的终极克隆体。
“他正在激活城市地下的所有齿轮装置,”林涛的声音急促,“市政系统报告,供水、供电、燃气管道的振动频率都在向17赫兹靠拢。”秦明的手机同时震动,匿名短信附带的全息影像中,终极克隆体站在周明山实验室的废墟上,背后是由无数齿轮组成的巨型时钟。
“欢迎来到时间的终局,秦明法医。”克隆体的声音不再机械,反而带着几分悲悯,“周明山的量子计划从来不是控制,而是修正。你以为沉箱案是悲剧?不,那是他为人类基因编写的最后防线。”他挥动手臂,时钟的齿轮开始转动,整个城市的基建网络随之震颤。
林当的量子视界突然开启,她看见城市地下的纳米机器人正汇聚成巨大的dna链,链上的碱基对不断重组。“他在改写人类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