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番市的初雪来得猝不及防,法医博物馆的玻璃穹顶积着薄霜,映得展厅内的晶棱标本泛着冷光。林当正在整理新到的物证,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条匿名短信:“第七个棱晶坐标,城西孤儿院旧址。”
积雪在靴底发出咯吱声,林当推开孤儿院生锈的铁门,寒风卷着枯叶扑来,吹开走廊墙上褪色的海报——那是1998年附子基地的招聘启事,“临时工”的薪资待遇栏被红笔圈出,与康泰医药的非法用工记录如出一辙。血迹从楼梯蜿蜒而下,在地下室门前凝成暗红色冰晶,形状与镜湖园案中的银箔如出一辙。
地下室的铁锁上缠着崭新的晶棱状铁丝,林当用证物钳剪断时,铁丝表面浮现出血色文字:“你以为终结了?”昏暗的灯光下,十二具裹着白布的尸体整齐排列,每具手腕内侧都烙着晶棱标记,而最中央的尸体脖颈处,插着半支刻有“棱晶13型”的注射器。
“这些不是旧案受害者。”秦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的白大褂沾着飞机舷窗的雾气,“尸斑呈鲜红色,指甲床有氰化物中毒特征,但死亡时间不超过72小时——有人在模仿棱晶会的作案手法。”他举起检测笔,尸体皮肤下的晶状物质开始发出微弱蓝光,“新型冰砷衍生物,遇冷会加速挥发。”
警局的案情分析会上,投影屏闪烁着令人不安的画面:过去三天,全市陆续出现七起“晶棱死亡事件”,受害者分别是药剂师、建筑工人、记者,看似毫无关联,却都在案发前访问过同一个暗网论坛——“棱光遗产”。论坛置顶帖写着:“真正的实验永不落幕,720不过是序章。”
林当调出论坛ip地址,所有访问记录都指向市中心的“棱光国际酒店”。当特警队撞开顶层套房时,满地的银色碎镜折射出诡异的光影,梳妆台上摆着十二支口红,膏体成分检测出冰砷与朱砂的混合物——正是镜湖园案与康泰案的关键毒物。浴室的玻璃上,用口红写着:“林队长,游戏开始了。”
“监控显示,入住者用的是许茗的身份证。”林涛放大画面,戴着宽檐帽的身影将行李箱推进电梯,拉杆上缠绕的晶棱状挂饰,与林当父亲怀表链上的装饰完全相同。物证科传来消息,死者体内的“棱晶13型”,其分子结构竟与林当的血液样本存在98的相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