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渊找到了孙小妹,对她耳语了几句。孙小妹领命而去,消失在夜色中。
几日后,在安庆府的一个偏僻村庄里,一群年轻人聚集在一间破旧的茅屋里。他们都是来自附近的村庄,对新农法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屋内点着一盏昏暗的油灯,卫渊坐在一张简陋的木凳上,向众人讲解新农法的精髓。他将复杂的农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讲解了如何改良土壤,如何防治病虫害,如何提高产量。
这些年轻人听得如痴如醉,他们从未接触过如此新颖的农业知识。他们意识到,这新农法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
“公子,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将新农法推广到我们的家乡!”一个年轻人激动地说道。
卫渊欣慰地点了点头,他知道,新农法的种子已经播撒下去了。他相信,这些种子终将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夜深了,卫渊悄悄离开了村庄。他抬头望向星空,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钱大人,你以为这样就能阻止我吗?”卫渊喃喃自语道,“你错了,新农法的火种,已经……”
卫渊深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孙小妹,一个机灵泼辣的农家姑娘,成了他暗中联络的关键人物。她穿梭于各个村落,凭借对乡里乡亲的熟悉,找到了那些对现状不满、渴望改变的年轻农民。他们就像干涸的土地,渴望知识的雨露。
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在一个偏僻村落的破旧祠堂里,卫渊秘密开课。昏黄的油灯下,他将改良土壤、合理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新农法的精髓倾囊相授。没有高谈阔论,只有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实际操作的演示。他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乡间俗语,让这些年轻的农民听得津津有味,茅塞顿开。
“公子,这法子真能增产?”一个名叫二狗的年轻人,黝黑的脸上写满了兴奋和疑惑。
卫渊笑了笑,指着祠堂外试验田里长势喜人的秧苗:“眼见为实,等秋收时,你们就知道了。”
这些接受了新农法培训的年轻人,就像一颗颗种子,悄悄地将知识的火种播撒到各自的村庄。他们利用农闲时间,教邻居们如何改良土壤,如何科学灌溉,如何防治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