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验时空”那边绚烂得多、明亮得多。
这幅“声息底色”的边缘,也不像“测验时空”那边骤然截去,一片空无,而是断续延伸,接续了地球文明洒落在太阳系内部一切基地、飞舰等有人、有生命存在的区域。斑斑点点,甚至于超出了“磁光云母版灵魂披风”覆盖的小行星带内侧范围,远蹈木星、土星等外太阳系区域,而且还在继续延伸。
罗南一直在研究“大通意”,如今用得多了,理解得也更加深入。
“大通意”对于信息的收集模式,更像是一座天文望远镜。只不过相对于那些接收有限波段的光学、射电望远镜,它更加来者不拒,什么机械波、电磁波、物质波、引力波,以及时空环境中其他或显或隐的信息流,都在吸纳范围内。
嗯,这当然需要对形神框架做出应有的改变,但“结构”这种事儿,并不是第一位的。
哪怕没有“大通意”加持,罗南建构在“大坐标系观想法”基础上的感知能力,也差不多能达到这个效果。
之前罗南做不到的,也是“大通意”法门中第一重要的,是古神对信息流的分析算法。
祂们将目标对象限定在了“生命”层面,使各个层面、各种性质的信息流聚焦于此,又交互映照,有所取舍。也因此,到了古神那种层次,就能够遥感百万千万、乃至数亿数十亿光年外的星系中,生命的存续状态。
这种无限突出重点,聚焦生命目标的模式,有点儿像“生命星空”。
或许这正是罗南能够快速上手的原因。
罗南和古神有着巨大的层次差距,但他在处理大规模信息流上有实践有经验,也有“云端生物脑阵列”加持,解析能力超乎常理,在“大通意”上是有天赋和能力加权的。
他在“测验时空”,收到的就是小行星战场周边,以及那两千多个小时运行轨迹所包括的星空信息,那还没有触及他的承载上限,所以解析完了,接下来就是断层和空白。
而地球本地时空这里,没有了信息流的总量限制,最终锁死上限的,只在于他的信息处理能力极限。先前在“测验时空”,罗南也曾见过地球本地时空这边的“声息底色”,由于聚焦点不同,当然也包括信息传输、处理等方面的限制,就有些囫囵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