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了失火的可能。
石迪文大致数了数,每个书架上至少摆放有上百册装订整齐的文件簿,每一册文件簿都是一份目录,对应着山洞中某个空间存放的文档。
而这样的书架,在他目力所及之处竟然有数十个之多,就宛如一个小型图书馆一般。有几名工作人员穿行其间,取阅架上的文件簿,不时还会添上几笔,看来正是在不断完善这里的目录。
石迪文见状,便询问这查阅文件的过程是如何进行。
蒙贺解释道:“原理其实跟之前的电脑服务器是类似的,这里接到外来的查阅资料指令后,就会先从目录中查找相关文档所在的位置,再去将文件取来,摘录所需的内容,然后由专人送往下达指令的地方。”
“当然这个依靠全手工操作的过程,会比以前使用电脑慢得多,查询效率是没法相提并论的。但有得用总比冇得用要好,你说是吧?”
石迪文不得不承认蒙贺说得也有道理,尽管这种查询信息的方式在他们这些穿越众眼中看来十分原始低效,但存放在这里的各种资料,在当前这个时代的价值大到难以估量,即便过程耗时较多,也并不会对这些信息的价值产生太大的影响。
不过他旋即便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如今执委会已经搬到了杭州,如果下达的指令不单单是查询信息,而且需要调用这里的图纸资料,那就没法通过电报发到杭州,只能人工传送了?”
蒙贺点点头道:“现阶段就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嫌慢也没办法,不过我们已经有了其他的解决方案,只是实施起来还需要一些时间。”
石迪文随即追问新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他以为蒙贺的方案要么是重启八百里加急传送这种传统方式,要么是等以后修建机场,在两地间通过飞行器传送文件,但蒙贺的回答却出乎了他的预料。
蒙贺的答案其实半点都不新奇,那就是在杭州再建一个同样的备份数据库,以方便执委会就近使用。
这个解决方案看似简单粗暴,但细想却是当下所能达成的最佳方案了。既解决了信息传送时效的问题,又顾及到了大数据库已无法整体搬迁到千里之外杭州的实际情况。
蒙贺道:“迁都杭州还是晚了些,要是早个十几年,说不定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