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干旱地方,贫瘠地方,终于暂时缓解了生存的问题。
新帝同样下令减少各种观殿工程,保证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的支出,还有驿站的支出。
这三样工程,是不能停的。
接着他们又开始在各个大城,办各种报纸。
设置总报分报。
通过雇佣的方式,将大量乞丐流民孤儿,纳入报社下面,每天给两碗红薯饭吃,作为兜底。
其实这个时候很多人对大明还抱着希望,还愿意把下面的消息传递上来。
最典型的就是还有很多干实事的管员,不怕死的管员。
他们愿意向藩王开刀,向藩王要地。
像徐阶、张居正都是这样的。
虽然说徐阶本身也有问题。
但是徐阶至少他还能将藩王的土地一次就是四百万亩,还给百姓。
从这一点来,大明直到灭亡时,还是有不少愿意干实事的人。
这和大清截然不同。
大清要灭时,大家早就摆烂了。
就等着集体换衙门。
对待百官,肯定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
这就是科举的好处。
总是有热血人通过科举上来,保持着三到五年的干劲。
而皇帝的作用,就在于将这股干劲和热血保持的长一些。
没有这些干劲的,自然要赶紧换掉。
总而言之人是复杂的。
…………
这一天,闻人升再次看过去。
结果发现,这剧本真的乱了。
这从感情剧本,变成了种田剧本……
不过他突然醒悟,或许种田也是对的。
农夫、泉、有点田,也是一种感情。
两人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就这样,两人靠着报纸加上锦衣卫等体系,总算是将下面的情况能够掌握住了。
此时的皇权,加上有仙人的光环在,更加巩固。
皇权这个东西,就是有英明者,能走在正道上时,那发展是很快的。
当然如果有堕落者,那堕落起来也非常快。
就会形成波浪形状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