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真正党魁——哪怕他从年龄上来说实在过于年轻了一些。
因为这些原因,实学派内部现在有些拧巴。一些人认为高务实无论文武,都是“党魁”的不二人选;另一些人虽然也不反对这一点,但却认为高务实不必“如此着急”,大可以等许国去职之后再补上,反正他还年轻得很,根本不缺这点时间。
你才二十多岁啊,就非得急于入阁主政了吗?再夯实一下基础,稳稳当当继任不好吗?至少外界的闲话也少一些吧?
毕竟,是高党属于实学派,而不是实学派属于高党,你不能本末倒置。
实学派内部争执不下,而外部的争执就更加五花八门了。
中立派一边也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这次的功劳应该算给高务实,但他们心底里的理由是,大明太需要一位全方位顶尖的文官重臣,来将文官的地位推向最高峰了。如今看来,最有希望达成这一点的就是高务实,他不仅家世过硬,功劳过硬,关键是跟皇帝的关系也过硬。
这最后一点为什么反而特别重要?因为只有满足了这一点,才能确保肯定不会出现又一个王振、刘瑾——这俩人区区一个太监,居然能压着满朝文武,靠的还不都是皇帝的宠信么?
而一旦顶级文官也有这样的圣眷,那很显然太监们就没有指望了,只能被文官压得如同草芥一般——这是符合文官政治的走向的,也就是符合文官集团利益的。
至于另一派,当然是认为功劳应该给魏学曾。他们的理由则正好相反,认为不应该出现一位过于强势的顶级文官,哪怕这位文官可以强力压制宦官势力也不行。
这就很奇怪了,毕竟刚才说过,强势的顶级文官可以确保文官集团的利益达到巅峰,他们自己也是文官,为什么会不同意?
道理很简单,这些官员的政治立场都是倾向于保守的,而高务实显然是个一点都不保守的改革派,甚至在他们看来,高务实就是个彻底的激进派。
什么军工私营,什么驿站改革,什么重工重商,哪一条不是“背弃祖制”?
是,你搞这些的时候说得都很好听,全被你扯成不是背弃祖制,甚至还是继承了祖制的“精神”,但大家都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你这些歪理邪说的背后到底是什么,难道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