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元辅 > 第1428章 挽狂澜(中)(4/6)
   高务实这时候打断道:“皇上,伤员不能全算做损失,有些轻伤很快便能恢复并重新投入战争。”

    “哦,那你估计努尔哈赤实际能损失多少人?”朱翊钧在这方面倒是从谏如流,马上接受了高务实的说法。

    但高务实很谨慎,只是道:“臣未曾亲临战场,其实无法准确估算,不过按照以往的经验而言,他大概会损失五百至六百人左右。”

    “行吧,那就按五百来算。”朱翊钧道:“他最多八千兵力,在北路损失了五百,赫图阿拉那一夜他虽然偷袭李成梁得手,但我想也不可能没有伤亡……五百总能有吧?那就只剩七千了……”

    高务实心道:李成梁那晚的表现虽然糟糕,但这就好比曹操在宛城那次一样,看似惨兮兮,把典韦都搭进去了,但其实更多的只是场面惨。实际上张绣的损失也并不轻,所以当曹操再次对宛城动了心思的时候,贾诩依旧劝张绣直接投降。

    想到三国,又想到曹操,高务实突然若有所思,又想到了孙子兵法。

    后世关于《孙子兵法》的传说有很多,例如美国西点军校的必修课,海湾战争中的美国大兵人手一本等。真正读过孙子兵法的人,不用辟谣也知道这些传说多有杜撰之嫌。

    孙子兵法讲的更多的是一种“不战而胜”、“先胜而后战”的思想,不可能是普通士兵的作战手册,更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奇谋异策。孙子最强调的是压倒性的优势,绝不会提倡后来的用兵之人用冒险的方法去取得胜利。

    但是很无奈,《孙子兵法》这本旷世奇书,广为流传的也只有其中的几句“金句”。由于古文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晦涩难懂,加上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真正通篇读过《孙子兵法》的人其实不多,而能够读懂其中奥义的人,就更加是凤毛麟角了。

    “中国古代”里对《孙子兵法》理解最为透彻的,在高务实看来除了孙子自己,恐怕要属曹操。和同样注解过《孙子兵法》的其他人物相比,曹操是真正带兵打仗的人,对战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他作为一个实际上的统治者,对于战争的消耗,也有着直观的经验。然而很可惜,曹操对《孙子兵法》的注解也比较的简单精悍,且同样是“古文晦涩”,后世的普通读者难以消受,只适合作为学者们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