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对三千;击败大友家的耳川合战,是两万对三万五;
击败龙造寺家的冲田畷之战,是八千对数万(注:关于此战中龙造寺家的兵力问题,日本史学界有争议,对当时龙造寺家的兵力说法从一万八到六万不等。如果强行平均一下的话,则至少是在三、四万,并且岛津家在此战中直接讨取了龙造寺隆信本人。“讨取”,是日本人对阵斩的专门说法,类似于把进京称之为“上洛”等);
击败四国联军初阵的户次川之战,也是一万对两万。这些战役,岛津家无一不是以劣势兵力而取得大胜,每一次都胜得干净利落,绝无争议。”
这几个例子一摆出来,黄芷汀的兴趣立刻大增,甚至坐直了身子,目光炯炯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也是如我们岑黄狼兵之精锐一般,由于生长在大山之中,行走崎岖山地如履平地,许多人少年时便常与山间猛兽相斗,并且历来民风剽悍,土民悍不畏死吗?”
“哦,那倒可能有些不同。”高务实想了想,道:“他们家的强悍,其实我刚才提到过的……主要是他们家太能生了。”
黄芷汀诧异道:“这怎么也和太能生了有关?”
高务实不由苦笑道:“因为几百年下来,由于他们的分家、支族也都特别能生,而这些分家、支族的男丁一生来便是武士身份,是不会转成寻常农民的。于是这样一来,就导致岛津家的武士特别特别多,远远超过日本其他大名领内的比例。
你要知道,日本的所谓武士,其精神上的自负不逊于大明的士人,但两者自负和努力的方向并不相同。大明的士人是以读书做官为目的,日本的武士是以展现武名为目的,所以这些武士的战斗意志是是强的,远远不是普通农兵可比。
这样一来,哪家军势之中——哦,军势就是军队——所拥有的武士比例更高,基本上也就意味着战斗力更强。而寻常日本大名军势中的武士比例一般也就在一成左右就算不错了,可是你知道岛津家的军势之中,武士比例有多夸张吗?”
黄芷汀迟疑了一下,试探着问道:“……两倍于人?”
“两倍?哈,你猜得太保守了,实际上至少是三倍于人。他们家几次大战之时,武士比例全部高于三成。甚至在极个别时候,比如以精兵击破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