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时候他也四十七岁了——请注意,这已经是大明朝非常罕见的年轻首辅。
因此大明朝的特点显而易见,事功固然要赏,但能不能进入内阁关键是看资历:在这个资历中,最重要的是他中进士的时间和成绩,成绩是基础项目,而重点考量的是时间;次要考虑的是他首次成为六部堂官(尚书、侍郎)的时间,且不包括加衔外任的伪堂官,比如以右都御史或兵部侍郎出任巡抚或以兵部尚书衔出任总督就不算;至于事功,不好意思,那个是最后考虑的项目,且通常只作为加分项考虑。
按照这种原则,一般来看高务实要成为阁臣,应该处于什么时期?应该是在万历二年或者万历五年那一科的进士成为重臣主流时。而如果说高务实此后再立下无可争议的巨大功劳,那么有可能还会再提前一个时期,比如说隆庆五年那一科成为重臣主流的时期。
这就是现实,高务实很清楚,其他官员也很清楚,所以申时行、王锡爵他们不会担心高务实现在就能入阁,而张学颜辞任也不会考虑推荐高务实补位。
当前大家都有心里预计,虽然皇帝肯定是希望高务实早些入阁的,但即便这个时间再怎么早,也应该是在察哈尔决战高务实领军取得重大胜利或者决定性胜利之后,在那之前肯定不可能,且高务实也一定不会接受,以免自己被天下人当做“幸臣”。
中枢的情况大抵如此,地方上经过这一轮调整,尤其是在蓟辽方向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李松的升调所导致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心学派在名义上控制了总数高达三十六万之巨的边军精锐!
边军兵力问题之前提到过,当前的边军大致上是这样的情况:辽东有兵十八万,蓟州有兵十八万,昌平有兵六万,宣府有兵十三万,大同有兵十二万,山西有兵七万,保定有兵四万,延绥有兵四万,固原有兵六万,宁夏有兵三万,十镇总兵力高达九十一万左右。再加上京营禁卫军的六万,大致上北方沿边境线上布置了九十七万大军,说百万也不是开玩笑。
而很显然的,这十镇之中最为强大的即京师左右两翼:右翼蓟镇、辽东加起来高达三十六万大军,左翼宣府、大同、山西加起来是三十二万。
昌平、保定一般算作京师外围力量,是十万人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