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局面,随着京华的火药技术进步得到了改善,手雷开始慢慢装备到京华自家的武装力量体系之中。至于明军方面,禁卫军采购了一些,但是不多,其他九边各地暂时还未大规模采购——倒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边军没有禁卫军的财政那么富裕,现在还在为扩大骑兵规模与完成全军“火枪刺刀兵”进化而努力。
京华的火药技术进步使得其生产的手雷无须欧洲早期手雷(或手榴弹)那样的大小,而体积既然小了,对士兵个头的要求自然也就可以相应降低,因此京华内部测试了一段时间之后,除了精锐步军会装备给士兵数量不等的手雷之外,还为骑丁大规模配备了这种武器,因为它就是典型的“便携式一次性火器”。
在这个月亮时隐时现的夜里,京华手雷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并打响了它的名声。高江领着麾下骑丁,不顾开始进行战术绕袭准备的那些察哈尔蒙古骑兵,无视他们自不远处侧移走位,只是继续装弹装药,打出了第二轮火枪齐射,将西侧背靠老哈河的蒙古人又打死打伤百来人。
此时他们正面位于河边的蒙军已经分别往南北两侧避开,一是方便执行布日哈图的绕袭命令,二是避开火枪的正面打击。在他们看来,高江的这个举动颇不理智,一个劲地往河边打,莫非你就那么想被包围起来?
好吧,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江的确有“想被包围”的意思,只不过根本原因是他希望缩短战线接触面,方便集中火力进行重点进攻——对方既然要包围自己,那种为了防止火枪阵密集火力而故意把队伍间距拉大的做法就行不通了。
而且,由于现在京华的火枪杀伤距离已经超过蒙古人的箭矢,所以蒙古人必须集中兵力直接冲阵,争取将高江所部直接围歼绞杀。
蒙古人让开河边之地,高江并不追赶,而是杀到河边接管了这处“阵地”,然后下意识准备下令继续装填一次弹药。
不过,这一次看来已经来不及了,察哈尔蒙军绕行包围的速度太快,此刻已经组成了密集阵型开始发动向心攻势,战马由慢跑到小跑,速度肉眼可见的正在提高。
高江自己就是骑兵将领,一眼就看得出来,在蒙古人杀奔眼前之前已经不足以完成下一次火枪装填,因此大声喝令:“全部挂枪!随我令旗所指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