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在汉哀帝的在位时期,宫室、苑囿、府库的收藏已经很多,百姓的资财富有虽比不上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但人口达到鼎盛,是有汉以来最多的,于是哀帝也想改革经济。
哀帝继位初期,以左将军师丹代替王莽担任大司马辅左朝政。师丹一上任就向汉哀帝提出限田限奴的建议,企图使汉家摆脱厄运。
经过群臣讨论,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制定具体规定:诸侯王、列侯、公主、吏民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诸侯王的奴婢以二百人为限,列侯、公主一百人,吏民三十人;商人不得占有土地,不许做官。超过以上限量的,田蓄奴婢一律没收入官。
这本来已经可以说是做出过一定妥协的改革,但依旧遭到了把持朝政的权贵的反对。首先是遭到丁、傅两家外戚的反对。而汉哀帝本人对这一诏令也没有实际的支持,特别是后来他竟一次赏赐董贤两千顷土地,是限田最高额的近七十倍,于是限田、限奴婢令就成了一纸空文。
在朱翊钧看来,高务实怎么可能是那些人口中的“董贤”?别的不说,高务实当时说朝廷应该收商税的时候,那可是在原本没有税种的情况下,让京华主动上缴相关税收,以此来开风气之先的。
更不要说赏赐不赏赐了。算起来,他朱翊钧这么多年下来赏赐给高务实的钱财简直不好意思开口,高务实带来各种大胜,皇帝的赏赐无非几匹红绸子、百十两纹银之类,完全都是按照过去的例子比照着来。
高务实真正拿到的“赏赐”,恐怕认真来看也无非就是皇帝的一些赐字、赐诗,大抵都是荣誉方面的,没什么实际财富。当然,高务实看起来也不怎么需要钱财赏赐就是了。
另外,汉哀帝虽然也是搞改革,但他不仅严于律人做得不到位,更关键的是根本不能做到严于律己。自己都做不到,别人岂能服气?
他和高务实这对君臣则不同,或者说因为高务实的坚持而变得不同。就说京师附近的皇庄问题,原先京师周边的皇庄遍地都是,现在还剩下多少?那不都是高务实劝他退还给庄民自耕的吗?
而高务实自己也没闲着,用了很多相较于这个时代先进得多,也人性化得多的金融手段来推动。这些手段可以很好的促成此事,又不会给赎买田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