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辰玉也。”
然而,对比起王锡爵家有千里驹,赵志皋恐怕想骂自己四个儿子都只配死于槽枥之间。
看看这几位人才:长子赵凤梧,以恩荫授尚宝司丞;次子赵凤翀,以恩荫授都督府经历,升刑部陕西清吏司郎中、转云南广南府知府;三子赵凤威,以顺天府通州州学庠生入监,初授光禄寺续班,后升任两淮盐运司副使;四子赵凤阁,以恩荫授尚宝司丞。
发现没有,赵志皋长子、次子、四子,三个人都是直接恩荫授官,科举压根都没去考。唯独一个三子赵凤威,总算是在跟着父亲在京为官时考了个秀才,这才得以被收入国子监读书。
然而,赵凤威虽然进了国子监,但考科举看来依旧没戏,因此搞到最后也只好以监生身份补了个光禄寺续班。
什么叫续班?就是说原本我衙门里人是够的,但为了“备用”,先给某些资格够的人一个候补的位置,由此也算你有了我这衙门的编制。这就如同清宫戏里经常出现的所谓“候补道”性质类似,承认你的资格,但是不好意思,现在没有实际工作交给你。
好在赵凤威与花钱买官为主的候补道不同,他有个好爹,因此只要解决了最棘手的编制问题,后续的事情就好办了。比如,升官对他来说就大有机会——于是他就“后升任两淮盐运司副使”了。
说实话,赵志皋也是没办法,他四个儿子,那仨兄弟完全不是读书的料,连秀才都不好意弄一个——为啥说“弄一个”呢?
参考一下高务实当年考秀才就知道,以他们这种家中有朝廷重臣在任的出身,但凡你去考,县尊老爷除非碰巧就是你家不共戴天的政敌,否则就算你水平着实差了点,也总会高抬贵手给你个生员身份,大家面子上都好看。
这个事怎么说呢……秀才身份对于一般人家而言的确已经很尊贵了,但对于朝廷高官的子弟来说,其实真就那么回事。让他们都不太好办的,那至少也得是举人这个档次——因为举人就真的可以候补县级官员了,朝廷查得严,言官盯得紧。
如此反过来一看,赵志皋这仨儿子连生员都不好意思弄一个,只能说明他们不仅读书的水平差到乡梓之间人人侧目,连名声也诚可谓是“有口皆碑”。以至于赵志皋都没脸给他们弄个生员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