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跳过这一条继续往下看,这次是“引战”。高务实认真看了看,李兵备主要的指责其实与其说“引战”,不如说是指责高务实“好战”。而之所以要这样指责,其实内涵在于通过说高务实好战,继而隐射高务实故意通过引导朝廷发动战争来给自己谋取战功。
归根结底,李兵备是说高务实这些年来之所以多次统兵出战,那都是他故意引诱朝廷发动战争而获得的,目的就是为了积攒功劳往上爬——甚至还因此得了爵位。因此,高务实这是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朝廷的利益之上,为了攫取更大的权力不惜“万骨枯”。所以,罪大恶极啊!
如果让高务实自己说,那他觉得李兵备这一条指责倒是比之前某些指责聪明多了,至少他没有蠢到质疑自己这些年的战功都是假的。他选择从战争的正当性来质疑,无论如何比质疑战功的真实性靠谱多了。
不过,高务实敢肯定,这依然没什么用。这些年的战功基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动应战,包括平叛、反击,另一种是主动出击。
前者没什么好说,平定哱拜之乱、杨应龙之乱这种战争,任谁也不能说不对。而抗倭元朝战争,道理上也是无可挑剔的——人家朝鲜可是大明的忠藩啊,干儿子被人打得半身不遂了,天天在大明这个做爹的门外哭着求干爹救命,干爹总不好一直装死,不闻不问吧?这天朝的脸面不要啦?
李兵备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举的例子都是高务实主动出击的——唯独不包括北伐察哈尔,毕竟消灭残元在大明可是政治正确,这是碰都不能碰的滑梯。
在李兵备看来,漠南之战不该打,因为那是蒙古人自己的事,他们互相死战是大好事,大明坐收渔利就好;
辽南之战不必打,只要打退图们、炒花就行了,发动反击纯属浪费钱粮,而且当时确实也没把图们一战给灭了啊;
辽东挑事多此一举(指高务实逼努尔哈赤杀了岳父与叶赫结怨),因为这显得大明不够光明磊落,会让“诸藩”紧张,有损朝廷仁恩浩荡之名;
滇缅之战不必大打,因为蛮荒之地取之无用,而劳师远征反而空耗国力。至于大明通过战后条约获取的利益,李兵备认为那是不义之财,况且钱财方面虽有所获,可是大明将士埋骨他乡怎么说?至于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