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元辅 > 第2332章 封禅(廿九)心学问题(4/7)
学不是书斋哲学,不单纯是逻辑推演的产物,也是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痛苦体验后有深切解悟的产物。王学是生活和实践的哲学,这对于准确把握王学的内在精神十分必要。”

    现在诸位当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何其伟大的论断和指路明灯了吧?

    回到心学,从外因来说,心学也面临几大问题:

    其一是官方的打压。姚江心学作为新兴的学说,由于对官方所宣扬的朱学形成了挑战,对朝廷的稳定具有潜在威胁,自然会遭到打压。

    早前,嘉靖帝就曾直斥阳明学说为“叛经背道之书”,专门下诏“自今教人取士一依程朱之言”来巩固正统官学的地位。

    阳明心学“致良知”所推行的“内圣”之学,把个体从礼教束缚中解放了出来,使人们更为注重个体的体验,因此受到朝廷中反对势力的打击报复,被冠以“邪说”、“反叛”、“异学”、“异端”等称呼。

    虽然王学在隆庆元年被朝廷上层认可——本书前文曾说过,当时内阁之中从徐阶往下,有一大批心学门徒,不说把持朝政,至少也是强势影响朝政的。不过,彼时心学门人之中也还是有不少遭到政敌报复打压,导致一大批为官的王学后学被贬黜或下狱。

    如浙中学派的钱德洪被弹劾入狱,自其出狱后到去世的三十年间,都再无一官一职;王畿则被斥为“伪学小人”,导致他主动辞归隐逸达四十年;彭季山二度被贬后便罢官归家;罗念庵因为直谏被贬为民等等。在这样的打压下,王学的影响力日益减弱。

    [注:这里的打压主要是张居正为首的朝廷干的,高拱因为秉政时间较短,反倒干得少些。不过从朝廷角度来说,高拱也好,张居正也罢,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

    其二是理学家的非难。顾宪成批判王阳明的“无善无恶”是以善为恶,以恶为善,“在吾儒则阴坏实教也”,是对礼教法制的败坏;又否定“心即理”的普遍意义,认为“心即理”只有圣人能做到,普通人用之“其势必至自专自用,凭恃聪明,轻侮先圣,注脚六经,无复忌惮”。

    顾宪成作为欧阳德的再传人,以东林党领袖的身份批判王阳明,可以说对心学打击甚大。东林党人的另一领袖高攀龙与顾宪成一唱一和地对王学进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