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开创了多年的友好合作,眼下双方之间已经拥有了良好的互信,所以在葡萄牙人能够说了算的地区、海域,京华不吝派出一支颇具规模却太不影响自身实力的舰队去作战。
但是,如果远达地中海,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地中海周边有太多的国家,虽然往大了说只分两大势力,但两大势力都不是大明这样的集权帝国,对“麾下”各个小势力并没有太强的控制力,所以高务实认为,除非他亲自率舰队过去,否则其他人根本玩不转,必然会在各种势力的纠缠冲突之中不知所措,最后不时受到各种莫名其妙的损失,甚至导致舰队覆灭。
他当然不可能亲自率舰队去地中海,所以这个思路太不稳妥,不去也罢。至于东起波斯湾,西抵红海这一片,南洋舰队是有商船去过的,有时候规模还不小,各种海况也掌握了不少,倒是可以让南疆、南洋那帮人去发泄一下过于旺盛的扩张欲。
此外,大明的火器虽然先进,但要大规模装备欧洲的军队,这同样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做出准备,还要对方能够拿出足够的交易物资或者金银。
西葡帝国仗着美洲的金山银山,这些年一直都是跟京华现“金”交易的,但高务实不确定当前与奥斯曼帝国作战的其他几家欧洲国家也能拿出这么多金银来。
哈布斯堡家倒是既有银矿也有铜矿,但他家也是多面作战,财政情况一直都比较紧张,是不是能拿出金银还不好说。拿得出来也还罢了,若是拿不出来,那还要看他们能用什么其他物资冲抵货款——总之京华做生意很有大明一贯的范儿:当面结清,概不赊欠。
毕竟,高务实从来不相信欧洲人自夸的契约精神(况且《社会契约论》都还要160来年才问世呢)。还契约精神呢,一旦利益受损,这玩意儿立刻变成弃约精神了。
然后,他思考的是大明能够获得的收益。如果大明能够成功帮助天主教诸国压制奥斯曼帝国,那么在欧洲的影响力将会大大提升。不过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高务实的看法是有自然好,没有也不强求。
真正重要的是大明的商人将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大明的文化和科技也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而且,通过与欧洲国家的合作,大明还可以获取一些可以弥补自身短板的技术和知识,这对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