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明元辅 > 第2379章 内附之风(六)(2/6)
联储各地支行按照额度随时支用。但,紧急调度款不得由当地衙门调度,需有内阁签押、户部行文,当地明联储方可按数拨付。”

    你看,地盘大也有地盘大的麻烦,一百万两看似是一笔巨款,但是哪怕高务实把拨付省份降低到北境四省范围,却依旧有三百多个县眼巴巴望着这笔钱。结果一百万两这么一瓜分,平均一个县也就两千多两的支援力度了。

    两千多两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大致相当于一千头猪的样子。放在后世,一个县级的养殖场就能随时拿得出来。考虑到后世中国一年吃掉7亿头猪,平均每人每年吃掉半头,所以一个县往往有一溜的这种养殖场。(这还要考虑后世中国人食谱极其广泛,否则可能10亿头都打不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属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当然,这笔银子拨下去,买猪肯定不是主要花费,以上只是做个价值平替。总之,这笔钱看似很大,分一分也就没多大水花了。这也是高务实财政改革之前大明几乎没有像样的赈灾举措的原因。

    财政虚得跟阳痿了似的,指望这破朝廷龙精虎猛夜御八女,那显然是太监上青楼——无稽之谈啊!

    高务实的话让在座的诸位大臣们陷入了沉思。他们当然听得出来,如此具体的数值能够脱口而出,显然元辅早有计划,所谓“查漏补缺”搞不好都只是随口的谦辞。

    不过他们也不得不承认,高元辅的这个计划,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白灾,更是在试图改变大明的基层治理模式。

    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是同殿为官,现在也能看出来一些名堂了:高务实的改革往往从一个小点开始突破,当这个小点被他打入楔子,确定钉稳之后,他就会逐渐以此为基础开始发力,慢慢拉开口子,最终等到一切成熟,便一刀划破。

    老狐狸们甚至已经发现,这个计划如果成功,将会在大明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高务实的这个计划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将过去那种地方乡绅管理地方的模式抛开,实行了一套纯粹以在本地口碑为基础的组织模式。

    换句话说,以前在地方上拥有势力的,都是有钱有权的当地豪门,而今天高务实坚持设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