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土默特,同时也期待着土默特的马匹、牛羊能够进一步丰富大明的市场。
更有甚者,已经开始打起外喀尔喀(今外蒙古)的主意,甚至打算雇佣那里的蒙古人作为向导,带领自己一路向北,到当年苏武牧羊的“北海”周边找当地“野人”收购最好的皮货。
高务实对此倒是乐见其成,毕竟原历史上的叶尔马克很大程度上就是冲着多搞点皮货,而帮沙皇当起了向西伯利亚殖民的先锋官。既然哥萨克出身的叶尔马克能殖民西伯利亚,更加耐寒的外喀尔喀蒙古人凭什么不能继续向北?
哦,你问原历史上的蒙古人为什么没有继续北上?当然是因为蒙古人要那么多皮货没用啊!他们连和大明正常贸易都难,大明还总给他们限制马市贸易的交易量,他们搞太多皮货根本没有销路,那自然就不会有动力北上喽。
现在就不同了,小冰河期导致大明北方越来越冷,现在北境诸部又都开始了内附,大明完全有动力多买点皮货——毕竟,大明民间不缺钱!
经济之外,军事安排同样不可忽视。边防线的调整,军事合作的模式,这些都是保障大明边疆安全的重要措施。兵部和九边镇帅们已经开始策划,如何在土默特等部的加入下,构建更加坚固而有弹性的北方防线。
事实上,当土默特、科尔沁等部逐一内附,相当于原先威胁大明北境的势力摇身一变,居然成了自己人。如果这些蒙古、女真等族真的能完全融入大明,那实际上大明都几乎不需要什么“北方防线”了。
当然,朝廷里没有哪个傻蛋真这么想,因为数千年的“华夷之辩”让他们始终在脑海里紧绷一根弦: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要这些蒙古人、女真人还保留着他们自己那些在汉人官员眼中十分粗鄙的礼仪和生活习惯,就不可能得到完全的信任。
当然,以土默特为首的诸部向大明臣从已经三十年了,基本的信任倒也还有。再加上大明不比鞑清,碾压级的人口优势使得大明并不打算采取鞑清对蒙古实施的那一系列人口控制政策。
相反,大明内阁给出的决议反而是积极推动汉蒙通婚,并且对于汉蒙通婚之后产下的子嗣,朝廷十分宽大地准许其“自报汉蒙户籍”——意思是说,父母任何一方分属汉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