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永不动摇了。
既然如此,高务实在东北地区的军事组织设置自然也要按照这个思路来推进。
刚才说过,左右科尔沁两部能够作为“常备军”看待的所谓“控弦之士”不过两万余。而生女真诸部几乎没有所谓“常备军”,如果有需要作战,几乎都是临时编练男丁直接上阵。
因此,如果要按照大明这样的常备军编练军事力量,那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忽然抽调至少数万人加入常备军是否会导致其部落陷入男丁短缺,以至于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地步。如果会的话,朝廷要如何避免?
最简单的方法其实是明摆着的:发饷即可。
这里有个后世之人比较容易理解的情况:同样一两银子,在大明地界的购买力与在蒙古、生女真地界,它是不同的。就好比后世在中国理发如果是花20软妹币,在美国可能要花20刀乐,但众所周知,世界贸易中的20刀乐,购买力数倍于20软妹币。
是美国理发的水平比中国高了数倍,以至于值得这么贵吗?当然不是,这只是当地其他高薪产业的价值溢出罢了。[注:这里延展开来可以写长论文,就略过了,毕竟道理大家应该都懂。]
放在现在的东北地区也是一样,辽东因为是经营了两百余年的汉地,一些基础物价是要低于相邻的蒙古、女真领地的,而一些人工雇佣的费用则相反,要高于蒙古、女真领地。
你要问为什么?很简单,你蒙古人的牛羊卖给辽东,辽东可买可不买,了不起我少吃点牛羊肉,就继续吃猪肉、鸡肉好了,实在条件艰苦的,那我还有米麦,总不至于饿死。
但辽东生产的铁锅、布帛之类,那可是基础生活资料,你不买能行吗?当年大明禁止边境马市的时候,蒙古两个部落之间为了几口铁锅打仗的事,那可并不稀奇哦!
在原历史上,包括辽东铁骑在内的明军之中其实有大量的蒙古人,而且往往比汉人士兵还更敢战,原因也在于此——我发的军饷够你养家还有剩余,不比你在蒙古半饿着肚子帮领主老爷打白工强?
想明白这个道理,高务实忽然就释然了。他甚至由此联想到宋朝为何会养那么多厢军冗兵——放你们在民间,那是“地方不安定因素”,但如果招来军中,你们至少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