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公非辅,乃摄也(十九)“山河防线”计划
虽然端掉了俄军指挥中枢,但实际上城下的战斗并没有停止,因为阿密达是率领精锐直接杀入城堡之中的,而当其余俄军发现之后却并未崩溃或者集体投降,反而在几名军官的带领下从其他仍在己方控制的城门杀了出去。
额尔德木图对俄军的顽强有些意外——他不知道俄军的顽强正是来自于对“蒙古”二字的恐惧与仇恨。
额尔德木图不知道的是,在俄罗斯民族的集体记忆中,“蒙古”二字始终与长达两个半世纪的“鞑靼枷锁”紧密相连。
自13世纪拔都西征建立金帐汗国起,俄罗斯诸公国便陷入蒙古统治的阴影,王公贵族需向可汗俯首称臣,缴纳重税,甚至连大公的废立都取决于金帐汗的意志。
这种被征服的屈辱感深深烙印在俄罗斯人的血脉中,历经伊凡四世推翻鞑靼统治,直至此刻——留里克王朝终结、罗曼诺夫王朝尚未建立——的动乱时期,“蒙古”毫无疑问是俄罗斯东扩路上最值得警惕的符号。
当俄军在托木斯克看到头戴兽首盔、挥舞马刀,同时竟还使用着比他们手中波兰火绳枪更先进的明军燧发枪的归化骑兵时,他们眼中浮现的不是此刻最真实的明朝“归化骑兵第一军”,而仍然是记忆中那些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
正如率败军冲出城堡的一位哥萨克少尉,他手中紧握的马刀刀鞘上,还刻着其祖父留下的家族箴言:“鞑靼人的马刀不会因祈祷而变钝”——这其实是从1572年蒙哥汗后裔库楚姆汗反攻喀山失败后,在俄罗斯民间继续流传了三十余年的警世恒言。
那些从城堡侧门突围的俄军士兵,其父辈或许曾参与过1598年征服西伯利亚汗国的战役,深知蒙古骑兵一旦突破防线便会血洗村镇,便如他们的祖上一样。这种对“鞑靼式报复”的恐惧,让他们宁可在零下三十度的雪原上冻掉脚趾也要逃出温暖的城堡,或者用冻僵的手指扣动火绳枪扳机。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东正教会长期将蒙古统治视为“上帝对俄罗斯人的考验”,教堂壁画上的“黄祸”形象从未褪色。
当加夫里拉的哥萨克卫队发现来者是“蒙古人”时,宗教狂热与历史仇恨产生了诡异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