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闭门造车练不出什么好功夫的,撑死就是一井底之蛙”。
王朗早闻产常宇战神之名,只知其善打仗并不知其精武技,甚至被白天其踢翻以及看到常宇锁住王征南也认为只是偷袭而已,此时听其对武技竟有这等见解心中惊讶不已,赶忙站身拱手道:“卑职受教了,督公言军中最是锻炼武技之地,日后卑职请随从军”。
常宇点点头:“想从军锻炼武技日后有的是机会,不过上了战场却是凶险万分万不可逞强,任你武技多高一个不慎都会万劫不复!”说着扭头看向王征南:“本督说的没错吧。”
王征南点点头:“冲锋陷阵同江湖厮杀或较技完全两码事……”话匣子一打开便滔滔不绝,说的虽都是真理,却让王朗内心有些反感,说来说去就你最厉害呗,毕竟这时候王朗还很年轻又喝了酒,心中不服表情也就反应过来了,却怎么能逃脱常宇的眼睛,于是便挥了挥手阻止王征南继续说下去,问王朗:“你可听过王来聘这个人?”
王朗一怔:“有些耳熟,这人是?”
“这人是大明朝第一个武状元”王征南插了句嘴。
因重文轻武,明朝武科没有殿试也不设一二三甲的区分和名号,直到崇祯初期或许是有感朝中无将可用亦是想抑文扬武便在京城举行武举会试,而王来聘就是当时被他钦点的武状元,成为了大明朝第一个武状元(也有说中国武榜有状元,也是从王来聘开始的,这个交给专家去考证吧)
至于为什么明朝前期不选武状元其实除了重文轻武外就是觉得没必要,因为明朝是世兵世将世袭制,军将不用参加科举就有职位,比如戚继光十几岁就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相当于军区副司令)所以没必要从民间选拔来当兵当将领的。
再说了科举考试的项目都是强弓硬弩弓马骑射加兵法,这些东西都是民间禁止的的项目只能从军中选拔,显得多此一举。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将领都是世袭制,以至于军二代不思上进多是盲流,参加科举只要诵读《武经》就完事了相比文科考试简直是让人笑掉大牙,参考人的积极性也不大。
言归正传,这王来聘被点为状元,当时就授衔为副总兵,然后没多久登州叛乱,他就上战场了,然后就没了。
堂堂武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