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何罪之有!”
包拯惭愧不已,大宋朝胜之不武,哪有人打赢了仗还要给输的一方的道理,不过赵祯自己都说是功不是过,他还能再辩驳什么?
“臣惶恐。”
“此去西北数月,舟车多有劳顿加之西北苦寒,卿的身体可吃得消!”
包拯涕零:“臣之发扶授之父母全是为君所使,便是火海刀山也须所往,曲曲苦楚何足道哉。”
“朕已让御膳房今晚在集英殿备下酒宴,专为爱卿接风洗尘,今后朕还需多多仰赖爱卿建功!”
包拯纳头又拜道:“臣万死不敢受。”
这两个君臣一阵客套,看得旁边陪衬的文武百官是眼热不已,包拯这小子走的什么狗屎运,能让赵官家这么青眼有加!
贾朝昌身为正相自然跟在赵祯身后,这一切他全然看在眼里,眼中充满了不屑与冷漠,心中连连道,让你再高兴一会,不多时就要你看好!
赵祯当然有他高兴的理由,这是一种旁人所没有办法理解的心情。河湟地区不是在他手上丢的,李氏窃据西北的时间甚至比他们宋朝立国还要久,恩怨已近百年,大大小小的战事一直不断,在他手中闹得最凶,也是最终在他手上用盟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狡猾如契丹人在一纸盟约下也老实了近几十年,相信这一纸盟约也会让党项人乖乖听话数十年。
数十年他可以再做很多事,可以做一个有为的明君,可以做一个中兴的守成之主,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环境自己才有舒服的日子过,不用担心亡国不用被后世之人唾骂!他自比太祖太宗水平相差的太多,他们手中都没有办法收复燕云及西北,那世人就更没有理由来唾骂自己!
不过这只是他自己这样想罢了,官员们个个都是心怀匡定乱世决心的干臣,他们向往的是唐朝二十四臣那样,东定高丽西灭突厥,立不世之功扬万世之名的那种成就,现在沦落到跟曲曲一个西夏谈条件,还要给他们钱,这种屈辱赵祯受得了他们可受不了。
大部分的读书人是受不了的,因为死人的事不用他们去干,死的更不是他们家里的人,他们只需要激扬一下自己的情怀,抒发一下自己的壮志,贼配军们就要献出自己的命去开疆拓土,这样的人实在不是少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