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综武江湖:我为大理寺卿 > 第五百四十六章 送东阳马生(4/6)
仕,不论地域,不论出身,只看科举之试,若有舞弊之时,无须各位学子举报,本官必查个水落石出。至于所谓的实务能力,在登科之后,自然有的是观政的机会!”

    所谓观政其实就是实习、学习的过程。

    大周的科举在历代之间都算是公平,考试的考场随机编排,试卷之上会糊名,然后有专司誊抄的书吏将试卷重新誊抄,抹去所有字迹,再转呈考官阅卷。

    在评卷完成之后,才会撕开封名,从流程来看已经是相对完善了。

    科举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只取文章。

    无论是策论、刑名、墨贴、经义都是可以从书中学到的,当然世家子弟,官宦人家肯定有其优势在,但这个优势只体现在学习过程之中。

    即便是杨清源这个大周最大的关系户,也参加了难度最大的会试,并且以经义,诗词,策论,刑名四科,让原本对此有疑义的主考官钱牧谦心服口服,摘得会试第五名。

    相当于自主招生,但是也参加了特招的笔试和面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所以杨清源并没有被整个文官集团排斥,而是将他视为正常及第的进士后辈。

    科举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是其优越性是无法代替的,为社会下层民众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动摇了门阀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以考试取士,权在国家,考取者无私恩,黜落者无怨恨,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政治的清明。

    相比于所谓的九品中正和举孝廉,科举的公平性不知高了几何!

    所谓九品中正,是以中正官对于地区的人才进行评价,称为中正定品。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即家世、行状和定品。

    家世,就是家庭出身和背景,指被品评人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

    行状,就是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

    定品,就是确定品级,由中央分发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

    中正定品后,将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