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三百一十七章 剑出鞘,指安南(2/5)
隆,景隆退屯德州。

    十二月,也就是这个时候吧,黄子澄让李景隆隐匿败绩,建文帝认为打了胜仗,下令嘉奖北伐之师,加李景隆太子太师。

    历史是如此的风云诡谲,令人唏嘘与感叹。

    好在一切都改变了。

    没有朱棣靖难,没有战争,大明王朝安安稳稳地走过了这一年。

    我朱允炆做到了,历史的毛笔,握在了我的手中!

    日月风华不改其色,

    风云变幻无动我心!

    回顾一年施政,有所为,也有所不为,有所急,也有所不急,取得了一些成效,却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自己不是圣贤,也犯了过错。

    愤怒之下打死过官员,施行方略时过于独断专行,惹了不少官员站在对立面,也有一些政策存在着漏洞……

    仔细品味,自己的施政策略算不得理想化,每一个方略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影子。可现实依旧出现了水土不服,

    开封原武、阳武等地告诉了自己:

    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好的官员,需要人心去支持。

    遏田产兼并国策的推行,得罪了不少底层士绅,伤了不少地主的心,可这没办法,朱允炆也绝不后悔,只是自杀了不少人,破产了不少士绅,政策偏激进了一些……

    朱允炆反思着建文元年的过往,每一条政令,每一个结果,每一个错误与可能……

    林林总总,纷纷国事。

    内政上,维持了基本的平稳,这就是建文元年最大的政绩吧。

    不,建文元年最大的收获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小事”:

    收三佛齐,设旧港宣慰司!

    朱允炆将目光投向了南洋旧港,后世的马六甲海峡!

    这个时代还没有石油工业,没有巨轮在这里穿梭,其战略意义还不算显著。

    但朱允炆绝不会像历史上的明廷一样,说放弃就放弃了这一块海外“飞地”,旧港宣慰司将会成为大明扼制南洋的最重要一环。

    大明的国旗,一定会在那里高高飘扬!

    对了,安南!

    想要让旧港宣慰司永久的存在着,安南必须掌握在大明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