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四百零三章 办个大明民报(3/5)
有被困难打倒,而是在估计了困难之后,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匠人,就是他的办法。

    胡濙一脸严肃,讲述道:“皇上,引导舆论,加大宣传,无外乎将声音传出去。若挨家挨户通告,自不可能完成任务。故此,臣打算借匠人之手,雕版数百,日夜刷印,以散发告示的方式,将消息广传于众。”

    朱允炆思考了下,摇头道:“告示乃是朝廷对百姓传达政令之窗口,若滥用于消息,于长期不利,此举不可为。再者,若告示有用,还需宣传司作甚?”

    胡濙陷入了矛盾之中,若皇上连这个权限都不给,那谁也办不成此事啊。

    朱允炆轻松一笑,对紧张的胡濙道:“告示虽然不可行,但朕还是可以给你匠人,不过不允许刷印府衙告示,而是刷印报纸。”

    “报纸?何为报纸?”

    胡濙愣住了,自己从未听闻。

    朱允炆站在亭子边,看着生出薄雾的莲湖,轻声道:“报纸,就是邸报。”

    “原是如此。”

    胡濙释然。

    一些人主观地认为报纸是舶来品,西方产物,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事实上,报纸,无论是手抄版的报纸,还是印刷版的报纸,都最早出现于中国。

    早在唐代“开元盛世”时,中国就出现了最初的报纸,当时名为“报状”。

    报,古义是发布公告的意思;状.古义为官方发布的文书,后来出现了“进奏院状报”,这里的进奏院,其实就是藩镇老大们的驻京办事处……

    当时报纸名为《开元杂报》,手写板,按照后世的类型划分,这份报纸可以归入为“日报”的行列,即所谓的“系日条事,不立首末”。

    这些报纸的内容大致是:

    今天上午皇上种了地,下午官员参加了某个礼仪,晚上谁上了什么奏折之类。

    到了宋代,报纸行业得到了高度发展,并出现了邸报的说法。

    能写出“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也说明苏东坡经常拿着一份邸报看,并对邸报的内容颇有不屑。

    宋代的报纸可就不是日报了,可能是旬报,如果偷懒的话,那就是月报……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