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二十四年,而最近的时间,就在昨晚!
粗略算一算,至少有二百余女子、一百余男子经翠江楼的手贩卖到各地。
一些买家信息记录的十分清楚,除地方士绅外,不乏朝廷官员,如杭州同知姚俊,徽州府推官杨威,苏州通判胡忻……
但涉及到京师买家时,除了寥寥几个不起眼的官吏外,就只剩下大片的空白,虽然记录了买卖过程,交易方式、人数、地点,根本就没有记录买家身份。
朱允炆看着地方官吏的名字,有些惊叹于翠江楼的能力。
要知道这些官吏蓄奴买婢时,大概率是不会直接说明自己的官职身份,留人把柄,估计是偷偷摸摸地来买,或委托人来买,亦或是从二道人牙子手中买下,可无论如何,翠江楼竟都调查清楚了其最终的买家,这份能力不可谓不大。
朱允炆不相信一个简单的青楼能有如此大的能量,可以将手伸出杭州府之外,甚至在苏州、徽州等有他们的力量。
“说吧,你背后的主人家是谁?”
朱允炆问道。
崔娘冷汗直冒,畏缩地看了一眼朱允炆,道:“我就是翠江楼的主人。”
朱允炆冷笑一声,道:“你只不过是被推到幕前的棋子罢了,如此大的局,可不是你能操控得了的,说!”
崔娘不敢言说。
朱允炆转过身去,背负的手微微一动,身后便传出了凄厉地惨叫声,直至崔娘昏死过去,又有人打了水,泼在崔娘头上。
醒来的崔娘感觉到痛不欲生,自己的双腿上似乎有刀子,始终在切割自己的骨头,当一只脚踩踏到伤口处,崔娘再一次痛晕过去。
“我说,我说,是李祺。”
崔娘再次醒来,不等再次受刑便已招供。
“李祺?”
朱允炆微微皱眉,这个名字有些陌生。
薛夏突然想起,走到朱允炆身旁低语道:“皇上,这李祺应是韩-国公长子。”
“韩-国公?”
朱允炆愣住了。
韩-国公指的是李善长,作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被封为国公之首,只不过受胡惟庸案牵连,他们一家老小七十余口都被处死了,哪里还有活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