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六百七十三章 神机炮要北移(3/5)
“有些先生路远,抵达京师怕要到国庆后了,眼下抵达京师的,只有三百五十人,主要是南直隶、江浙、江西等地的教谕、训导与教书先生。”

    “北平社学的训导还没有到吗?”

    朱允炆问。

    “还没有,北平布政使衙门那边考虑到路远天寒,额外拨了钱粮,以马车送来,想来应该快了。”

    杨士奇平和地回道。

    朱允炆翻看了下名册,说:“国子监务必招待好他们,开年之后,需要听听他们的意见,眼下社学看似办得红火,可总听闻存在不少问题,若不解决,文兴之路怕是难啊。”

    解缙似乎意识到什么,不着痕迹地说:“朝廷还需要在社学上投入更多钱财啊。”

    朱允炆严肃地点了点头:“安南平定,马哈木臣服,哈什哈蛰伏,阿鲁台休养生息,明年应没有什么战事,腾出来一笔钱,应该用在教育上。”

    解缙与杨士奇凝重地点了点头,朱允炆的意思很明确,建文三年虽然是教育大兴元年,但这一年事太多,教育的事也没办好,在建文四年继续以民生与教育为主。

    “教材的事必须早点确定下来,形成统一的教材,这对于教育推动有好处,尤其是社学级的教材,不可唯启蒙读物,不可唯儒家一言。”

    朱允炆指示道。

    杨士奇认真地听着,回道:“国子监正在研究编纂社学教材,初等学院的先生也参与其中,待各地先生抵京之后,国子监会组织他们进行讨论,以确定社学教材。”

    解缙给朱允炆续了茶,在一旁说:“社学教材不同国子监,还是多听听地方社学训导与先生的合适一些。”

    国子监眼下虽然设定了下三堂与上三堂,但毕竟专注的还是中等、高等教育,让他们直接写初等教材是有些为难了,思维上的认识很容易让定位太高,让社学教材成为中等教材的弱化版,不适合社学,尤其是不适合没有任何根基的学生。

    朱允炆这才下旨,传召各地社学、私塾、望族先生入京,商议教材编制、教育方向等问题,准备在正月举办一次大明的教育座谈会。

    就在朱允炆与解缙、杨士奇考虑教育问题时,刘长阁匆匆走了过来,递上一份文书,低声道:“皇上,安南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