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职责,而不是始于领土意识。
想到这些,朱允炆传召了内阁大臣、杨士奇、李-志刚、孙-文举、邹缉、程济一等人。
在众人行礼之后,朱允炆直言:“大明山河是将士们用命打下来的,江山之下,寸寸白骨,若后人守不住这些领土,那将士的亡魂是不会安息的,朕思虑再三,想在社学、县学、府学与国子监教材中,添加山河篇章,以告诉所有学子,大明的山河到哪里,大明的日月能照亮在哪里,你们意下如何?”
“山河篇章!”
杨士奇、解缙、邹缉等人心头一震,这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对于教导学子而言是极好的。
解缙深深看着朱允炆,没想到他反击王坦等人的方式,竟是立足千秋,植根文教!
“臣等没有意见。”
杨士奇等人商议了下,纷纷表态。
朱允炆严肃地看着众人,说:“所以,日后谁丢了大明山河一寸土地,都是耻辱的罪人!谁为大明山河开疆拓土,谁守护大明江山不为外敌入侵,谁就是大明的功臣!这个立意,你们明白吧?”
解缙的喉结鼓动了下,脸色有些不好看。
杨士奇等人一时之间也沉默下来。
山河篇章自然是好的,但如果加一句“开疆拓土”是功臣,这样的话会不会带来问题?若是后人凭借着这句话频频对外发动战争,攻略其他国家,乱占领土,大明还有什么礼教,还有什么宗藩吗?
这样的话写入教材,多少有些咄咄逼人的态势,若其他国家的使臣看到了,或这些话传入其他国家耳中,他们会怎么想?
大明的邻国不少啊,那些原本修好大明的国家会不会因此而畏惧,继而在沉默中选择对抗?
一旦陷入几线作战,大明也是吃不消的。
解缙衡量再三,开口:“皇上,写山河篇章,臣极是支持,然若将开疆拓土写入其中,不免有侵略他国之意,不妨以守护大明山河为主旨拟写教材。”
杨士奇见解缙如此说,也劝道:“开疆拓土自是国之功臣,或可将其隐在事件之中,而不直接提到,也好免去不少麻烦。”
2k
其他儒士也不赞同直接写“开疆拓土”。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