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参与解剖的八个人,直接跑了四个,还晕了一个,盛寅也被吓得直哆嗦,犯人死而复活,还没来得及庆幸,就看到了自己被开膛了,硬生生给吓死了。
盛寅找到了一条救命之道,虽然还不清楚什么情况适合用这种方法,但这件事证明了一点,人咽了气,不一定真死了,说不定还能抢救抢救……
王宾见此,虽然有诸多抵触,还是支持了盛寅的研究。
医学院的绝密是不可以告诉其他学院的,现在匠学院的情况,怕也差不多吧,既然二炮局都参与进去了,很可能和火器相关……
王宾的猜测是错的,匠学院并非在研究火器,而是在研究一种钢铁怪物。
匠学院。
院长公输巧、监生周昌、张举、王黔,二炮局陶增光、胡元澄,兵仗局赵源、郑贵,科技局武原等人严肃而认真地查看着眼前的钢铁之物。
自建文五年九月,朱允炆命匠学院秘密启动「蒸汽机」项目以来,这些顶级的匠人便聚在了一起,日夜研究蒸汽机的原理,结构与用处。
半年时间里,无论外面是寒冬大雪,还是春暖花开,无论是大军出征,还是阳江军情,都没有影响匠学院的研究。
朱允炆不止一次来匠学院,讲述相应的理论与基本的架构。
蒸汽机项目的研究带动了工业萌芽,初级的工业器具开始出现,并形成了规范制作的标准。胡元澄改进的钢材,为蒸汽机制作打下了坚实的材料基础,金属管道、金属垫圈、金属阀门,大明匠人纯手工一点点制造了出来。
至于其他的锅炉、汽缸、水箱、放水管、进水阀、进气阀、控制阀、水箱等等,这些对于大明匠人来说,并没有真正的技术难度。
可饶是如此,这第一台蒸汽机的研制,从理论摸索,到工具制造,器具制造,再到组装定型,依旧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
现在,这一个近丈高的蒸汽机终于组装完成。
公输巧、陶增光、赵源、武原四人,代表四方签下了检验文书,将文书交给门口的安全局护卫,安全局第一时间便将文书送向宫中。
朱允炆正在与解缙、郁新、夏元吉商议财政、民生问题。
夏元吉坦言:「就目前来看,户部支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