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种田的种田,只留下林木三这一家人在卫所就好了。”林大森着急起来:“那哪成,我们军户的人可不敢经商,离开卫所去种地,知县也不会给我们分土地啊,我们是军户,不归知县管,他也收不了我们的税……”陈廉对朱允炆的话很是担忧,连忙说:“你是安全局的人,在没有朝廷公文之前,可不敢胡说。万一因此他们受累,你一个安全局的官员可担不起责任。”汤不平对颇是不敬的陈廉有些愤怒,若不是朱允炆不让动手,早就打得他遍地找牙了。
朱允炆看了看陈廉,确实,这是一个巨大的全面的问题,不适合仓促作出决断,更不适合在他们没有改变户籍的时候,让他们各自寻找其他出路。
离开林大森一大家,朱允炆抬头看着夜空,对一旁的陈廉问:“知府王祺为政如何?”
“我只负责所内之事。”陈廉摇头,不打算回答。说王知府的不好吧,纯碎是给自己招惹事端,文人整起活来,自己一个老粗可扛不住。
说王知府的好吧,也就那样。朱允炆沉默了。按照吏部与御史评价,王祺是一个很典型的大明官员,即守成型。
有事办事,没事就不动弹,不求犯错,也不想改变。这种官员治温州府十年,温州府还是如十年前一样,没多少改变。
说他有问题吧,又挑不出问题,不贪污,不欺压百姓,有案件处理案件,也没人喊冤。
但是,这种官员不能再继续治理地方了,大明需要发展,需要扩大田亩数量,增加亩产,需要发展商业,需要兴修水利,需要一切途径一切办法增加税收。
一个守成、思想老旧的官员,是无法带领温州府走上富裕之路的。朱允炆深深叹息,又问道:“永嘉城中,可有什么青年才俊,为朝廷举荐人才,总不至于顾虑重重吧?”陈廉这一次没有拒绝,举荐人才这事说到哪里都是美谈,提携后辈是不会犯错的。
“若论人才,倒还真有两人。”陈廉认真地思考,突然说:“但这和你们安全局没关系吧,我不记得安全局还有为朝廷寻觅人才的职务。”朱允炆侧身看着陈廉:“安全局的事少打听,问你什么,说什么就是。”陈廉无奈,也没争论,只好说:“永嘉府学中,有一秀才,名为谢庭循,诗、书、画三绝,身怀大才。还有一人,名为叶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