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入宫一叙。」
何文渊、叶灵儿没想到刚到京师,安全局的人就找上来了,只好跟着汤不平入了宫。
朱允炆看着更为稳重的何文渊与更是动人的叶灵儿,看向内侍,内侍端来两枚美玉。
「这是?」
何文渊、叶灵儿有些不明所以。
朱允炆平和地说:「听闻你们二人已立下婚约,朕送两枚玉佩作贺礼,收下吧,日后用心为朝廷办事,不可徇私枉法,否则这玉佩,朕会收回来。」
何文渊、叶灵儿收下玉佩,感动不已。
朱允炆看向叶灵儿:「永嘉学派与正学书院的论战,朕看了文书。让朕来说,正学书院之所以输给永嘉学派,主要还是过于拘泥于理学古礼,只讲问心问性,不能有所为,不知如何为。如今国子监正在改良理学,但院长董伦本身就出自理学,改良步子有限,难有成效,你明白朕的意思吧?」
叶灵儿蹙眉,何文渊有些着急。
两个人都是聪明人,怎么可能不明白朱允炆这是想将叶灵儿调入国子监,帮助董伦改良理学,让理学从空谈心性转化为务实求索,可两个人还没成亲,一旦叶灵儿进入国子监,那何文渊人在温州府,这小日子还怎么过?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朕知道这样对你们二人不公,但理学不革新,思想不摆正,大明就无法大踏步前进,你们也不希望看到诸如方孝孺等人,在民间大兴儒家理学,不问其他学问吧?」
何文渊看着犹豫的叶灵儿,着急地说:「改良儒家学问与理学,不需要灵儿到国子监吧,送来教材……」
叶灵儿打断了何文渊:「若只有教材就能成才,那天下府县学何必还需要先生?教材摆在那里,学子未必能通达其义。学问在于学与问,教材是死的,可学而不可问,没有人解惑,学出来的学子又怎么能懂得其中精髓?」
「可……」
何文渊想哭,还没成婚,这要是分开两地,岂不是煎熬。
朱允炆想了想,说:「若是你能答应来国子监,朕可以恩准你,每一个月课程休半个月,随水师南下的船只,往返温州府与京师。」
「好,我答应。」
叶灵儿清楚,朱允炆已经做到了这一步,自己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