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你要相信大明的匠人,他们会找到更强大的。而这些最强大的武器与力量,将始终握在朝廷手中。」
「强干弱枝,始终都是王朝统治不可绕过去的事。大明要走的是强干强枝,朝廷手中握着的力量,始终以代差的方式,强于地方上的力量,这是稳固统治的关键。哪怕是地方出了乱子,火器的代差会帮朝廷解决所有敌人。」
朱文奎放松下来。
父皇说得对,只要自己拳头够硬,只要自己不丢了人心,朝廷始终都会稳固如山,哪怕一些地方地动山摇,也无法动摇朝廷的根基。
火器的代差吗?
这倒是不错的想法。
地方上用虎蹲炮与神机炮,等再过个几年,二炮局便可以研制出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神机炮,哪怕地方上作乱也作不起来,你火器只能用里,可朝廷火器能打十里,十五里,配合飞天与瞭望技术,配合斥候与民心,躲哪里都是挨打的份……
朱文奎看向舆图上的西疆与北面草原方向:「父皇,政令不通达也是个问题吧,若燕王打败鞑靼,瞿能打败瓦剌,朝廷当真能控制辽阔的草原吗?若是不能,岂不是每隔十年,就要一次远征?」
朱允炆转身走向桌案后,坐了下来:「疆域越是辽阔,政令越需要通达。金陵城外的轨道已铺设完成,匠学院那里已经在进行最后的火车攻关,用不了几个月,你将会看到一条控制疆域的新道路。」
朱文奎惊喜不已:「父皇是说火车即将研制出来?」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
蒸汽机在船只上的成熟应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与技术,将蒸汽机搬到火车上已经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的事。
虽然火车设计、优化与改进还需要进行,但蒸汽机火车一定会出现,并成为一种运载货物、人力的新方式。
没错,修铁路的成本是巨大的,但大明需要铁路,需要用铁钢的骨架串联起东南西北。
混凝土道路只是解决了平坦问题,让政令通达不需要被天气太过局限,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速度问题,而铁路将解决这个问题。
虽说大明现如今的冶铁量无法支撑起庞大的铁路计划,但随着四方战事的结束,大批大批俘虏的送达,铺筑铁路、扩大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