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对正学书院的造谣?(2/3)
置了图书馆,那里的馆藏书籍目前还不到三万,目前还在收集中,据灵儿说,他们想建大明最大最全的图书馆,囊括天下所有典籍。」

    「还有匠学院,他们有些保密的材料、文书,都需要存放在地下。好像那里向下挖出了不少地下房屋,专门用于进行最新的、最隐秘的研究,对了,国子监新出来的化学院,想来会分到不少地下室。」

    叶缙光、谢庭循听明白了,北平国子监占地虽然不算很大,但他们向上、向下要了不少空间。

    谢庭循叹息道:「我们何时能去北平国子监参观参观。」

    叶缙光同样向往。

    北平国子监将引领大明未来学问,是各种学问碰撞最激烈的地方,对各种思想、各种学说都十分包容,算得上是真正的海纳百川。最主要的是,北平国子监将依托朝廷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推动各种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

    只要你有想法,自己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经过学院批准,国子监给你钱,尽管去实现。

    输了,钱败坏光了,不要紧,不追究你责任,也不影响你下次申请资金。只要学院认为你的研究有前景,有可能,有希望,那就会大力支持。

    这种宽容失败的底气与强大的支撑,造就了令人震惊的学问,其中一个就是地圆说。而为了验证这个说法,国子监航海院全体都要出海了。

    张漠走了进来,手中捏着一份文书:「莫要讨论国子监的事

    了,现在有个麻烦,你们看看。」

    何文渊接过文书,展开一看,眉头微皱:「正学书院六十名弟子将集体晋入北平国子监!这是哪里来的消息?」

    张漠坐了下来,端起茶碗:「还能是哪里,自然是宁海县学递过来的。自从府学与正学书院大辩论之后,其消停了几年,一心做学问,并没有想要进入国子监与仕途的打算。可谁知今年不仅打算参加府学考试,剑指北平国子监,还如此高调,放出必入北平国子监的言论。」

    谢庭循有些疑惑:「方孝孺是个做学问的大家,为何一改常态?」

    何文渊沉思了下,摇了摇头:「做学问的大家,也需要让学问立足。正学书院弟子从三百增加到八百,却无人进入仕途,这对其名望是个打击,对民心也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