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后,康梁二人仓皇出逃,而谭嗣同却多方积极营救光绪帝,最后又慷慨赴义呢?”
“嗯?”“康梁?”“为什么?”“康有为和梁启超。”“哦哦哦。”“为什么?”“我哪里知道为什么?”“你历史怎么学的?”“你不也学了嘛?”
教室里又一片议论声,在那样的议论声里,谭希玲走上讲台,写下了第二个字:希。
“你笑什么?”凌濛初看向何诗菱,“风光都被他们占去了。”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耿欣雨的笑声从身后传来。
“切,你又懂了。”凌濛初回头看了一眼耿欣雨,又看向何诗菱,“你们两个是不是有很多事瞒着我呀。”
“想多了。”何诗菱笑着,欣雨说得对,百花齐放春满园,“他们补充的这些,你知道嘛?”
“不知道。”凌濛初摇了摇头,“但是,你应该知道的。”
“我不是百科全书哦。”何诗菱应着,往窗边靠了靠,转起了右手里的笔来,知道她也不会说的,这节课的主角,是他们,她一旁安静的看戏,便好。
“那,老师刚才提的问题,要怎么回答?”凌濛初又说道。
“答案很明显。”何诗菱停下手中的转笔,看了看黑板上的那个“希”字,从抽屉里拿出本子,开始写了起来。
“啊?”凌濛初一时没有明白过来,“哪里有答案呀?”
“答案就在刚才他们几个人补充的内容里。”耿欣雨小声地提醒着,“父亲是重臣,自然抵触变法,失败后,若不就义,丢官是小,株连全族事大;况且,他自幼年弱多病,好像有记载被捕时已是带病之身,另外,他感激光绪的知遇之恩,协助变法任四品卿衔官同宰相,再则,他的信仰佛教,意在普渡众生,能借光绪之手实现自己的理想,两全之事,怎么不涌泉相报?”
“原来是这样,他们刚才有说到嘛?”凌濛初有些愣了起来,刚才只顾着听故事,想着风光让他们占完了,故事的意寓竟在此。
“右手边第三排靠窗,左边的同学。”谭希玲停了一下,指了指凌濛初,“你来回答一下。”
“啊?”凌濛初愣了一下,站了起来,拉了拉后面的衣角,快速地整理了一下思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