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带动,疾速在上方转出了一个u形。
“很好,第17小节,虽然你自己没写重音,但右手第一个降e完全可以施以最强的锤击重音。”
范宁从开场重新进入,当弹到这里时,他手腕从高处直接落下,指节凌厉而快速地触键。
舒服了。
“第27小节,你的第一个d音感觉找着了,但你又只标了这一个,建议你三个一组,首音全部如此处理。”
“这个连接部,第41小节,和弦也一样,用力!锤击!”
范宁尝试第二次。
“不不不,你听我。”
维亚德林坐在隔壁钢琴,单手随意示范触键:“后面也需要加重音,你学到了但要与前者作区分,在力度上不要超过了。”
范宁模彷第三次。
“延音踏板别怕,大胆跟着踩下去。”
范宁模彷第四次,他发现这两个锤击和弦竟然出来了回响般的连续效果。
“继续往后弹,继续踩,不要换得那么频繁。”
“像这种两手交替的和弦演奏,在快速演奏时,要固定手型,找到把位感,按照三和弦根音进行上行移位即可,这样你的准确性和急促性就会上一个台阶。”
一阵疾风骤雨的砸琴,范宁提起手腕,大口深呼吸。
自己竟然做出了如此浓厚刺激的音响,那一瞬间他成就感满满。
时间已到晚上九点多,普三花了他前两部作品加起来的时间。
在深入对重音进行思考后,范宁指尖下的普三变成了戏剧性十足的演绎,时而粗野狂暴、时而娇媚玩味、时而光芒四射、时而安详宁静、对比丰富而变化万端。
这部20世纪的钢协不愧是在前世被评价为“吃力且讨好的作品”,钢琴技巧的难度和回报同样惊人,弹好后表现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维亚德林最后作出总结:“注意,所有我讲的重音都绝非只是针对单音,和弦也一样,你每时每刻都要思考这部作品的打击感。”
“会长,我觉得我对这三部作品的理解已经贯穿云层。”范宁有些得意忘形地站起来笑道。
演绎水平的突破让人过分舒爽。
只能说,作曲和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