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旧日音乐家 > 第一百三十九章 火出圈的和声学课程(4k二合一)(3/6)
的音乐将包含哪几个‘面’,是重复还是变化,先是什么再是什么,所以有了《曲式分析》。”

    “而最后”

    这次范宁拿上了一把红、蓝、绿、黄五颜六色的粉笔。

    他把总谱中不同声部的音符符头,染上了不同的颜色。

    “这是配器。”

    “我们不只发明了一种乐器,同样的音高和节奏,不同的音色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我们必须考虑赋予它们什么样的性格,所以有了《配器法》。”

    “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当我们在讨论作曲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纵向的和声进行、横向的旋律对位、横纵交织按面组合的曲式、以及不同音色和性格的乐器选择这就是粗放的《作曲学》应该细化的方向,也是我在秋季学期四个月要导论的《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分析》《配器法》。”

    一些在众人心中模湖不清的概念或思维方式,此时逐渐被范宁擦去了迷雾。

    原来,一首音乐作品,一套作曲理论,应该按照这四个维度去考虑,自己平日不是没有考虑过它们,但很多时候过于纠结杂糅,从未像今天这番思路清晰!

    “诚然,音乐写作不是数学题。”范宁说道,“我们按部就班用理论指导作曲,也未必能写出大师级别的作品,但关键在于——比例,或概率!”

    “我们中绝大多数人无法成就音乐大师,但将理性与灵感结合,普通人更容易尽可能地接近他们的伟大思想,原本庸碌的匠人,或许能成为青年艺术家;原本的青年艺术家,或许能成为着名艺术家;而那些已升至较高处,仅差最后一层屏障的求索者,或许就是缺少一次理性与灵感的融会贯通”

    很多人认为音乐理论是庸碌的科班生才学的东西,真正的大师都是随心所欲挥洒灵感而神作频出,这不对,这其实是某种一厢情愿的臆想。

    如果去仔细查询音乐大师们的生平,不说全部,至少八九成都能找到类似“xx期间在某某大学,或跟随某某人学习和声/对位/作曲”的字样。

    大师,恰恰是音乐理论学得最扎实的那一批人。

    范宁打开自己准备的教桉:“嗯需要再强调一遍的是,由于课时有限,无法深入讲解,我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