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旧日音乐家 > 第一百四十章 做个游戏(加更4700字)(3/7)
倒出,纯粹看听众能收获多少!

    没听成课的人,损失无法估量。

    最后这门范宁讲授的第一门课程,以和声功能圈的总结、和作品调性布局的基本原则结束。

    掌声一直到范宁提着公文包离场时,都没有减弱的迹象。

    也无人起身,所有人都在原地整理笔记,消化收获。

    再次投入到忙碌的乐团筹备工作的范宁,过了相当一段时间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这堂世界首次的和声学授课,造成的反响是多么快速,又是多么深远。

    学生们带着笔记的那些讲义,如山洪暴发般地扩散了出去。

    范宁的讲义内容其实很简单。

    由于这个世界没有投屏,板书乐谱的效率又太低,他提前按照知识点的分布,汇总了200多例大师作品片段,做了两级编号后让学校印刷并配发给了选课的同学。

    这样分析到某一例时,直接说“请看多少条第几小节”,台上台下就能互相对上了。

    除谱例之外上面没有任何的东西,一个字都没有,所以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版权着作。

    但听课的人都将范宁的讲授内容,尽可能地填充到了每一寸空白处,从范宁对“当我们谈论作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四门课程导言开始,一直到最后的转调技法、和声功能圈和调性布局原则。

    那些记录得相对完整、相对更有条理的讲义,被大量的学习者借去复印,一传十,十传百

    如果说范宁此前的演出或创作活动,影响的是偏实践或市场化的、活跃在舞台上的作曲家或演奏家

    那么这一次他对传统《作曲学》的革新思想,以及第一门《和声学导论》的问世,则在教育界、学术界、音乐界甚至是更广泛的艺术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在这个存在神秘,人们过于依赖灵性的世界,“多以灵感驱动”和“理论粗放滞后”可不仅仅是音乐领域的通病。

    而现在很多人开始了反思。

    包括艺术理论学者或教育家,包括需对“艺术事业繁荣度”负责的当局,还有那些渴望更进一步的艺术家们。

    或许是巧合,就在为期三天的和声学课程结束的次日,另一件同样引起各国音乐界关注,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