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
所以才会在困惑之余感到这么警惕。
他坐上了网约车的后排。
比起这些细节上的试探,回到租房后还有个办法,也许有更大的可能性发现什么。
入梦。
时间已近0点,汽车在高架桥上飞驰。
城市灯火如梭子般倒退,半边弯月挂在黑夜高空。
恍惚间一刻,范宁看到月亮表面撕开了一小道豁口,对着自己眨了下眼。
令人心悸的惊怖感击穿全身,他猛然甩了甩头,再度抬头时却未见异常。
回味刚才的感受,倒像是云层和灯光变幻间的错觉。
“从古语到现代语,‘午’的含义经过了漫长而丰富的变化……”
莫名其妙的往日念头闪过,范宁收回朝车窗外的目光,落在了手中曲目单上。
是巴赫的室内乐音乐会。
「对位法1:四声部赋格」「对位法2:四声部赋格」……
「对位法10:四声部三重赋格」「对位法11:八度卡农」「对位法12:逆行扩大卡农」……
「对位法18和19:三声部镜像赋格」「对位法20和21:双古钢琴镜像赋格」「对位法22:四声部四重赋格(终曲,未完成)」……
《赋格的艺术》,bwv1080。
巴赫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作品,也算是穿越前的自己,在蓝星的音乐会上听到的最后一次现场。
《赋格的艺术》全曲共22条(首),尽皆基于一条极为简单的d小调主题发展而来,巴赫似乎是想以有限的素材和灵感,极尽发掘对位法写作的所有可能性,它不为任何指定乐器而作,仅表现纯粹抽象的音乐关系,“今晚”的演奏方式是弦乐四重奏或钢琴三重奏。
如果说《哥德堡变奏曲》是一座宏伟的音乐教堂,那么《赋格的艺术》应当是嵌于穹顶的那颗源自辉光的明珠,它被看作是这位“掌炬者”在晚年对艺术探索的最后总结,被看作是人类复调音乐史上的最高峰。
但可惜的是,最为感人肺腑,最为宏大艰深,神性最为强烈的第22条赋格终曲,处于未完成状态。
后世有无数音乐大师和学者试图将第22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