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仅仅只是把对应等级的几首必修和选修曲目弹下来那么简单!
演奏技巧、时长完成度、必要的速度,这些在评分中只占了3成因素。
作品风格、时期、思想的把握准确度,占了3成!
而对于音乐性的评判,或是艺术审美评价,占了另外4成!
这些教授和神父们会为每位考生写出独一无二的评语和建议,如果只是机械式的死磕死背,那么分数和评语都会很难看!
这还不止。
所有器乐,所有等级,都需要笔试对应难度梯度的视唱练耳!
是的,视唱练耳是最基础的音乐素养,如果一位音乐学习者,看到谱子不会唱,或者听到的音符辨别不出,哪怕是器乐演奏者,也是不合格的!
这就相当于有两门科目了。
还没完,从第4级开始,需要加试“视奏”和“基础乐理”!
考官会在现场临时出一段谱面难度约低于当前3个等级的乐曲,要求考生现场视奏。
总体速度的适度放缓可以被容忍,然后,现场打分。
标准和正常演奏相同,不仅考虑准确性完成度,还会考虑考生能否准确感受并把握作品风格,能否做到音乐性
至于基础乐理,则是现场笔试!
也就是说,从考第4级开始,科目直接变成了4门!
最后,从第6级开始,还要加一个“即兴演奏”!
给定一个主题、一组低音或和弦,现场随性扩展!
面对这些生涩的“即兴”,考官们的态度是友好而宽容的:简单的旋律续写,几组重复模进,配一些基础的和声,甚至只是左右手换一换只要“言之成理”,半分钟,一分钟,都是值得鼓励、能拿到不错分数的创作。
但一位走上进阶道路的音乐学习者,必须学会创作,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不是拿掉谱子,就只会对着乐器一筹莫展!
所以这就相当于有5门了。
教材从1-3级的薄薄一本,变作4-5级的厚厚一本,再到更厚的6-7级,最后是单列的8级跨度越来越小,内容却越来越多。
可以看出,范宁制定的这套参照“英皇”的评价